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給水排水 |千人聚首第九屆中國水業院士專家論壇,講了什么看這里! 當前位置:首頁 > 展會信息 > 正文

 

《給水排水》 楊雷 13811151163 

 

2019年4月27~28日,“第九屆中國水業院士專家論壇”在北京勝利召開。九載時光攜手行,水業發展共傳承,千人聚首襄盛舉,群賢匯集畫未來。本次會議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給水排水》雜志社主辦,《給水排水》雜志社、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協辦,得到了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給水排水研究分會、全國給水排水技術信息網的大力支持。

論壇聚焦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等熱點問題,邀請水行業7位院士、2位設計大師、行業領導、知名專家,采用主題報告與焦點對話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解讀行業政策,跨界探討治水戰略,互動分析技術發展方向。論壇同期舉行了2018年度“中國水業人物”與“威派格杯”第九屆《給水排水》優秀論文(2018年度)頒獎盛典,10位年度“水業人物”收獲榮耀,15篇獲獎論文載譽而歸。院士論壇真正實現互動接觸、觀點碰撞、深度交流、專業導航,為水行業各界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點燃水業創新、奮進之火!

開幕式/致辭嘉賓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孫英女士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會長(主持工作) 章林偉先生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韻女士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柳兵先生

主題報告

注:按發言順序排序。

李圭白院士 中國工程院/哈爾濱工業大學

報告題目:錳質活性濾膜化學催化氧化除錳機理研究

通過系列實驗,發現高價錳氧化物、強氧化劑(臭氧、高錳酸鉀)、溶解氧都能化學氧化水中二價錳并生成有自催化氧化除錳作用的錳質活性濾膜。文中提出除錳濾層對二價錳既有吸附作用,又有催化氧化作用的觀點,當濾層氧化速率大于吸附速率時,從一開始就能持續獲得除錳水。實驗表明,在滅菌或鐵細菌很少的情況下石英砂一樣可以成熟并持續除錳;決定錳去除率的主要是活性濾膜的錳含量而非鐵細菌數量;石英砂成熟過程,化學氧化和生物氧化兩者皆有貢獻,而隨著濾料成熟,除錳主要是活性濾膜的化學催化氧化作用。

張杰院士中國工程院/哈爾濱工業大學

報告題目:城市的良心——城市排水系統的思考

就排水系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討論:一是城市排水體制的選擇,二是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三是現有排水功能的改善。讓所有的城區都建成分流制是不切實際的,要看實際情況。合流制相比分流制有很多優點,比如節省投資、方便維護等,但重點是必須解決合流制溢流的問題。無論采用合流制還是分流制,都要想辦法解決其缺陷,特別是要好好加強維護,恢復原有的設計管道,比如解決管網沉積等問題,這樣才能提升全系統的排水能力。

王浩院士 中國工程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報告題目:城市排水系統智慧調度關鍵技術

城市排水系統是處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設施系統,是城市公共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統包括從地面匯水至排入受納水體的小排水系統,以及從受納水體逐步向更高一級受納水體排水的大排水系統。以福州市為典型研究對象,開展了一系列城市排水系統智慧調度關鍵技術研究,包括城市排水系統空天地網立體監測體系的建設;基于NB-lOT窄帶物聯網傳輸技術的福州城區水系物聯網平臺開發;集山區/城區水文模擬預報、一二維水動力模擬、水質模型、智慧調度、多目標決策于一體的城市內澇和排污模擬預測和調度決策研究;以及能直接監控閘泵等工程的城區水系遠程控制技術。

張辰總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精細化規劃建設海綿城市

首先強調海綿城市以水務工程為主體,帶動規劃、建筑、園林、道路各個專業協同發展,要把廠、網、河統籌考慮,用系統的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介紹如何進行精細化規劃建設海綿城市,年徑流總量控制要落實到每個單元, 在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的方面也需要把一系列指標再精細化,在這個細分的基礎上,還要對建成小區、道路和廣場進一步精細分解。第二個是精細化如何來計算,源頭是水量控制率,還有內澇排澇設施來進行計算的模型的建立。然后進行設計流程,給出設計方案。精細化施工,土建工程還是其它的等都要保障海綿設施的功能,達到海綿城市的目標。

曲久輝院士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清華大學

報告題目:新材料構建水業未來

描繪了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提出水業未來與新材料技術的研發和實踐密切相關。今后伴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水行業的工藝和技術將迎來新的變革。通過總結水處理的發展歷史,提出未來將生活技術、信息技術和材料技術形成三位一體的智能化新材料和水處理技術,并舉例來說明和印證材料的創新和應用將實質性的改變和顛覆水處理的原理、過程、工藝和裝備,新材料技術將改變水處理的未來,使水處理更加智能化。

董欣副教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報告題目:“威派格杯”第九屆《給水排水》獲獎優秀論文宣講:中國排水系統現狀及綜合評價與未來政策建議

城市化帶來人口快速增加、用地快速擴張等大量城市問題,同時城市排水系統基礎設施需求也面臨挑戰。從工作背景、設施規模、設施利用情況、污水處理效果等4個方面介紹了城市排水系統現狀,從5個指標的維度描述了城市排水系統設施的建設的基本情況。運用TOPSIS多因子評價法對我國現階段地級城市排水系統進行綜合評價,在這個評估的基礎上,對未來我國7大區域排水系統的建設方向提出了想法或者是建議:未來各地區排水系統的合理建設仍需科學指導,城市基礎設施的定量化評價方法和研究尺度還有待擴展。

侯立安院士 中國工程院/火箭軍工程大學

報告題目:健康飲水凈水技術的研究進展

我國已經進入多元化的飲水時代,飲水觀念由以前的“安全飲水”轉變為現在的“健康飲水”。介紹了我國飲用水的現狀,及健康飲水的概念和問題,并圍繞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新材料和淡水科技等5個方面提出建議和措施。提出統籌源頭水污染治理全局;完善飲用水法規和標準;創新健康飲水的保障技術;重視水質不達標帶來的人群健康風險;推進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現代化的建立。推動我國“健康飲水”保障技術發展,實現飲水健康“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保護,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的健康飲水。

王東主任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環境規劃部

報告題目:關于“水十條”實施效果及水質改善的思考

宏觀分析了目前水環境污染的整體趨勢,從三方面介紹了水污染防治保護工作。第一是我國水環境質量的變化;第二是水污染防治的歷程;第三是水污染防止技術管理體系以及任務設計。然后對治污的工作和管理進行了思考和總結,強調利用系統思維來推動環境、水資源、水生態三水協同發展,并進行精細化管理,使工作更精細,效率更高。

丁凱研究院副院長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以管理價值為導向構建智慧水務的實踐及思考

圍繞智慧水務的熱門領域開展論述,提出了未來智慧水務建設過程中的決策難點,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針對智慧水務面臨的多任務局面,分享了在實施智慧水務的過程中,以業務價值為導向的經驗,構架了實施路線,參照一系列詳細化的標準,制定了相關的實施步驟和案例,最后通過智慧水務的解決方案,來保障安全的運營增效的目標。

劉鎖祥董事長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北京城市供水安全保障

首先介紹了北京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在堅持公益為先的企業定位、堅持“水質是生命”的質量觀、堅持頂層設計為先導、堅持做好“節”字文章、堅持“親情服務”理念、堅持強基精管的工作方針等方面和與會代表交流了北京市供水改革40年的成果和目前正在進行的重點工作。

鄭如彬總經理 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重慶市主城區供水系統安全措施與對策

整體介紹了山地特色城市供水系統面臨的困難及其專業化管理思路。重慶市的供水系統具有原水水質波動大、供水系統分散、供水系統分區分級多、管網壓力高且分布不均、二次供水設施數量多等特點。確定了加強流域聯動等一系列安全供水保障,并提出下一步應從優化供水系統、提升水質和推進“智慧水務”建設等方面對供水系統進行優化的思路。

顧玉亮主任 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報告題目:上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探索與實踐

首先介紹了上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通過青草沙水庫的建設解決了水質合格率問題。提出目前應加強上海市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水質監管信息化,生產高品質飲用水等措施。提出逐步形成了飲用水是第一食品的核心理念、從龍頭到源頭的水質提升倒逼機制,通過多級強化模式,實現居民龍頭水高品質。在總體設施規劃當中,首先對標國內外先進技術、同步研究相關的政策法規、價格機制,全面推進2035年全市飲用水高品質的戰略目標。

劉麗君高級經理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深圳城市自來水直飲鹽田示范區建設路徑與實踐

首先介紹了深圳市到2025年實現全市直飲發展目標,但同時還存在技術、管理和理念提升等方面的挑戰。深圳供水系統存在著水質波動、供給能力不足、管網老舊和管理混亂等問題,需要系統化、智能化和特色化的建設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接著重點介紹了鹽田自來水直飲示范區,通過高度凝練經驗,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模式,為全市目標的實現提供模板。

焦點對話

對話1:面向未來的城市排水系統

錢易院士和張杰院士對本屆論文評選一等獎論文——“中國排水系統現狀及綜合評價與未來政策建議”做了點評,肯定了論文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分析了研究中的短板,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行業的思考方向。6位專家重點針對污水處理工藝發展、城市排水管網、污水處理標準與城市水環境的匹配、污泥處理處置等熱點問題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并與現場代表熱烈互動。對話的詳細內容及各位專家觀點和討論,將會后續發布,敬請關注。

錢易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杰 中國工程院院士

彭永臻 中國工程院院士

章林偉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會長(主持工作)

張辰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李藝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對話2:確保城市居民飲用水“最后一公里”安全

首先,章林偉會長對直飲水判定標準、保障體制和運作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簡單介紹,引入焦點話題。接著張曉健老師詳述了直飲水的概念及標準、實施和保障機制;趙鋰副院長介紹了飲用水管道管材選擇標準和雄安新區建設選用材料標準;江瀚副總經理介紹了二次供水現狀、管理體系、責任體系和規劃等內容;姜源總經理針對政策保障、二次供水產權和費用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劉麗君經理介紹了深圳鹽田區直飲水工作建成的目標、難點和遇到的問題,同時還介紹了終端水質合格率和水價的情況;劉偉巖總監對統建統管工作進行詳細介紹;許嘉炯副總工站在設計院角度介紹了二次供水的規程標準。對話最后章林偉會長對二次供水費用問題、直飲水改造、水價格、供排一體化等內容進行了總結。對話的詳細內容及各位專家觀點和討論,將會后續發布,敬請關注。

章林偉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會長(主持工作)

張曉健 清華大學教授

趙鋰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總工

江瀚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姜源 重慶自來水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麗君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經理

劉偉巖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許嘉炯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

2018年度“中國水業人物”頒獎典禮

工程與技術貢獻獎

楊京生、趙樂軍、趙 昕

教學與科研貢獻獎

顧 平、吳 靜、袁一星

管理與產業貢獻獎

梁偉剛、劉治學、汪 鈞

終身成就獎

王占生

“威派格杯”第九屆《給水排水》優秀論文(2018年度)頒獎典禮(附獲獎名單)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啟動儀式

 

上一篇:給水排水 |排水大會,他們都講了啥?

下一篇:2019年中國排水管網大會日程暨邀請函(污水千人大會同期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