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污泥出路在哪里?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來源:北極星

北極星環保網訊:王偉:污泥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剛才說到進填埋場的問題,按住建部的技術指南,污泥含水率達到60%就可以進填埋場了。這樣,污泥脫水加處置,400塊錢一噸的標準肯定是夠了,但是,這樣我國的污泥問題是不是就都解決了?

廖足良: 進填埋場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填埋場還能不能裝得下?垃圾都裝不下了,還讓你裝污泥嗎?第二,填埋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我們分析的還遠遠不夠。會不會成為影響城市環境未來的毒瘤,這個也不是很清楚。第三,污泥進入填埋場,對填埋場本身是有影響的,而且這個影響是負面的。為什么歐洲有法律,禁止有機質含量超過50%的垃圾進入填埋場?因為會影響到地下水,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從這方面來講可能要慎重,不光是錢的問題。你現在節約的這部分錢,可能節約幾百億,或者兩三百億,但是未來可能要花上千億,或者上萬億,把它解決回來,這是需要長遠考慮的問題。

王偉: 污泥處理工藝以及最終出路不同,其成本差異會非常大。比如說干化焚燒可能每噸污泥400塊錢都不一定夠,如果石灰干化直接進填埋場,可能只需要一百多塊錢。可以肯定地說,采用不同的技術,花不同的錢,處理效果一定是不同的。

戴曉虎: “十二五”期間,環保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推動了污泥高干脫水的發展。但這是對市場的誤導,高干之后基本就是到填埋場填埋。但是,我們知道西方國家是禁止污泥填埋的。為什么?因為它有二次污染的風險,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會比較大。其次,從整個的技術路線來說,國外原來是金字塔,現在變成了倒金字塔,這其實是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相違背的。2012年,其實是在經費沒有落實情況下的過渡性措施,如上海白龍港污泥處理工程就是過渡性應急措施。如果將其作為永久措施的話,從地方政府來講可能會有問題。

為什么土地利用這條線沒有打開?一是要考慮二次污染的風險。另外我們要做一些像樣的示范工程,讓污泥安全地進入土地中去。如果土地利用這條線打通了,我們現在討論的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馬殿旗: 只要可行,只要可能,土地利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出路。前兩天我看到一個消息,說咱們國家土壤板結很厲害,化肥的使用量非常高,每年還都在增加。農業部要制定一個合理規劃,要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五年內零增長。也提出來如何減少?一個是化肥的合理使用,第二個就是有機肥的使用。我想污泥處置利用是不是可以搭這趟列車。

曹曼: 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種資源,污泥的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相結合才是其最好的出路。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總則中第1.5條指出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同時鼓勵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達到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第四章污泥處理技術路線的確定:在確定污泥處置方式的情況下,選擇了污泥的處理技術路線,第4.1條是在濃縮、調理和脫水這些常規技術基礎之上應該的做法,以園林綠化和農業利用為處置方式時,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和高溫好氧發酵(堆肥)方式來處置。

污泥濃縮、調理和脫水是污泥減量化的常規預處理工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污泥處置要求和相應的泥質標準,選擇適宜的后續污泥處理技術。

若污泥用于園林綠化、農業利用時,鼓勵采用厭氧消化或高溫好氧發酵(堆肥)技術。污泥用于填埋時,可采用高溫好氧發酵、石灰穩定等技術,也可添加粉煤灰和陳化垃圾對污泥進行改性。污泥用于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時,可采用污泥熱干化、污泥焚燒等技術。

王偉: 污泥的最終處置面臨著安全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雙重選擇,要確定污泥處理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實際上需要對各種技術進行評估,充分考慮各種技術可能帶來的環境風險以及消除這些風險需要付出的代價。在這個基礎上,界定出污泥處置的邊界和級別。

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城鄉減排技術處副處長 孔祥娟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戴曉虎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王偉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 趙樂軍

康碧集團亞太地區技術銷售及業務拓展總監 廖足良

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殿旗

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曹曼

原標題:污泥最終的出路在哪里?

2018全國污泥處理產物出路研討會


2018年12月26日-28日(26日報到、27日論壇、28日上午參觀案例)





地址:上海夏陽湖皇冠假日酒店



會議主題



會議主要圍繞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探尋出路,剖析各地圍繞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及后續產物出路的應用實踐做法;交流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長效管控經驗,探討污泥穩定化在農業有機肥、園林花卉用、建材利用等標準規范,推介污泥出路的裝備及工藝解決方案,分享地區示范性工程案例經驗。


會議將邀請全國排水行業、污泥處理處置相關主管部門、科研設計單位及產品技術優秀企業共同參與交流研討。共同推進污泥治理工作,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污泥出路。


主辦單位



《亞洲環保》雜志


聯合主辦單位



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景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維美德(中國)有限公司(芬蘭Valmet)

北京首創污泥處置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上海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水系統工程與技術分會


會議顧問委員會



楊向平,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主任

杭世珺,北控水務集團顧問總工

戴曉虎,同濟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

李   藝,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

唐建國,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總工

馬小蕾,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總院總工

高   旭,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

趙樂軍,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

李   軍,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導

赫俊國,廣州大學教授、博導

楊建勞,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會長

熊紅松,武漢排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   波,威海水務集團副總經理

王榮華,浙江省城市水業協會污水工作委員會原主任

張春霖,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排名不分先后、陸續更新中……



會議聯系


報名電話:

白佳偉:13811151163
宋   超:13681351252
吳曉齊:13683296492
宋   凱:15022358405
高   飛:13811934032
趙海娟:15048958555


上一篇:杭州推出服務企業新措施

下一篇:南寧建寧水務集團總經理梁俠津巡檢廣西江北干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