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2019?固廢年終大秀 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在京隆重開幕!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2019年,隨著“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號角吹響,固廢各細分領域開始百花齊放,餐廚、廚余等有機廢棄物,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的分類收運處理開始受到關注,傳統的垃圾焚燒戰局穩中存變,企業破浪前行,智慧環衛、垃圾分類等新興細分領域迎來蓬勃發展,危廢處理行業回歸理性,固廢產業“合久必分”的趨勢已逐漸清晰,產業格局悄然迎來變化。

隨著各地固廢新政頻出,我國城市固廢綜合管理也面臨著諸多博弈。在上述背景下,固廢行業迎來年終大秀!12月19日,由E20環境平臺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

論壇現場

現場簽到

論壇以“博弈競合 生態互聯”為主題,從宏觀的角度解讀固廢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同時從垃圾焚燒、環衛、資源再生和危廢四大細分領域分別展開探討,全面呈現N大博弈下互聯互通的固廢各細分領域版圖。此外,論壇還有幸邀請到國家相關部委、地方政府等管理部門,權威專家、領跑企業等重量級嘉賓,在這個生態中形成互聯,一起為固廢管理出力,為“無廢城市”的建設出謀劃策。

上午8點40分,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正式開幕!隨后,由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晶昊,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張麗珍分別致開幕辭。


劉晶昊

劉晶昊表示,固廢行業在國家的重視下,經過了大概20年的市場化轉型和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行業里成長、壯大,而且有許多上市公司或者是正在上市的公司,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環衛和固廢這些領域的企業能夠更好的為中國人民服務。并且把這種服務隨著“一帶一路”等路徑,向全世界輸送。


張麗珍

張麗珍首先代表主辦方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她表示,2019年,在內外因素影響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各大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縱觀我國固廢產業發展歷史,在“無廢城市”的全局觀念下,伴隨著城市固體廢物的全流程管理過程中的多種“博弈”以及產業內的“競合”關系,固廢產業的發展也在多重目標中尋求著動態的平衡。

本次論壇特別感謝綠色動力、光大國際、中國環保、上海環境、康恒環境、首創環境、瀚藍環境、三峰環境、浙能錦江環境、啟迪環境、美欣達集團、中持綠色、續盈環保、蘇州嘉諾、嘉園環保作為協辦單位的鼎立支持,以及北京控股、深能環保、僑銀環保、中環潔、潔綠環境、建昌環保、朗坤環境集團、維爾利集團、通源環境等環保公司的大力贊助。

資深專家預判固廢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論壇上午部分由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E20環境商學院院長王立章主持,第一單元圍繞“生態興則文明興”展開。

盡管2019年經濟面臨下行,但生態環境仍然上升到政治高度,環境需求不斷釋放。十九大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深入人心,既要經濟發展,又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不僅是中央和各級政府需要思考的難題,也是各大企業需要解決的共性難題。該單元由行業資深專家從“無廢城市”建設、“兩山”視角下的固廢產業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讀,預判固廢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兩山經濟》作者傅濤以“兩山視角下的固廢產業未來”為主題,針對固廢產業的未來進行了解析和預判,指出固廢產業是最貼近兩山產業核心的行業,某種程度上表征著兩山產業的未來。他表示,日益火爆的垃圾分類將徹底改變固廢產業價值鏈,無廢城市的興起,使固廢在城市發展中不再僅僅是末端,而是與城市綠色發展越來越強的融合。同時他還對固廢產業的未來提出了六點預判:1、多點共榮;2、系統驅動;3、固廢新戰略;4、支付革命;5、固廢價值重構;6、服務業回歸。

溫宗國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溫宗國介紹了當前我國“無廢城市”11+5試點建設推進現狀。溫宗國提到,到2020年“無廢城市”要系統構建:一套建設指標;“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四大支撐體系: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和監管體系;一批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骨干企業;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范模式。

中流砥柱 乘風破浪

第二單元以“中流砥柱 乘風破浪”為題。垃圾焚燒企業作為固廢領域發展最為穩定的“中流砥柱”,在固廢行業新政不斷的大背景下乘風破浪,焚燒企業肩挑城市固廢“無害化”的重擔穩中有進。伴隨著“無廢城市”對城市廢棄物循環利用提出的要求,各類資源化企業及分揀、預處理、智能化設備供應商等上游企業有望“乘風而行”。

魏民樂

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民樂結合“臨沂模式”和“肥城模式”兩個案例,詳細講解了中國環保關于“無廢城市”建設的方案,為“無廢城市”建設出謀劃策。中國環保堅持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發展道路,穿透城市和農村,并形成閉環,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延伸到農村,推動農村環境的治理提檔升級,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喬德衛


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喬德衛在發言中提到,到2020年,我國生活垃圾實際焚燒需求約可達到 3.3億噸,帶來約 1119 億元的市場空間,但在新形式下垃圾焚燒企業也迎來了幾個方面的挑戰,包括電價國補退坡、新版《固廢法》等。喬德衛從6個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1、精細化管理;2、推進熱電聯產;3、加大環保投入;4、開拓協同處置項目;5、推動技術革新;6、拓展國際市場。


龍吉生

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龍吉生以“共聚行業力量,迎接機遇挑戰”為題作了發言。龍吉生指出,中國垃圾焚燒行業發展迅猛,并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行業高速發展預計可持續至2025年,行業總規模超100萬噸/日,投資總規模達5000億人民幣左右。龍吉生重點關注中國垃圾焚燒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倡議齊心協力,共同發聲。邀請行業同仁攜手并進、抱團出海,將固廢治理打造為中國又一張靚麗的國際名片。

金鐸

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鐸,在發言中提到,瀚藍環境在下一個十年里面,希望從垃圾分類和收集開始打造智慧固廢新概念。目前,瀚藍環境已經開始布局三位一體的智慧垃圾分類收集,在智慧中轉的環節,實現跟政府監管的無縫對接。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各個環節進行統計分析和監控,實現降本增效。瀚藍環境還要在最末端對固廢進行智慧化的處理,包括對固廢處理的全數字化的信息采集,對運營管理進行更多的優化和輔助。

芮勇

美欣達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旺能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芮勇表示,目前,美欣達在全國9省市投資、運營32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其中15個項目建成投運,另有4個中轉站,總處理規模2.79萬噸/日。在全國各地已投運4座熱電聯產項目,2019年總供汽量369.74萬噸。美欣達包括7大環保產業產業平臺,且都是獨立運作,包括旺能環境(上市公司)、百奧邁斯、納海環境、智匯環境、旺能生態、循環產業、欣旺能源。

光大環保(中國)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凱以“‘無廢城市’建設下的新思考”為題作了發言。吳凱表示,“無廢城市”概念的提出經過五次變革,從隨意丟棄到焚燒發電、生物處理、資源循環利用,是城市固廢管理系統不斷變革的成果。他指出了中國推行垃圾分類所面臨的三大挑戰:1、后端建設——垃圾分類后的資源化用途;2、挑戰二:源頭減量——“無廢城市”的新生活模式;3、挑戰三:商業模式——能否支撐可持續發展。


陳德珍

同濟大學熱能與環境所所長陳德珍從技術角度講解了熱解氣化在生活垃圾領域應用的技術困境和破解思路。她表示,垃圾分類和“無廢城市”的倡導對垃圾處理技術選擇和處置要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各種技術“博弈競合”已成為現實, 焚燒、厭氧唱主角,熱解、氣化、堆肥等技術百花競放,“生態互聯”將引領“生態時尚”。

論壇第二單元下午部分,由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薛濤主持。

 

徐海云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表示,到2019年底,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達到45萬噸/日,按照處理能力估算,焚燒比例已經超過70%,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也進入發展高峰期。徐海云還提到生活垃圾分類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發展影響有限,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電價政策的變化將給經濟不發達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發展帶來顯著影響,而且以爐排爐為代表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方向也不會改變。

鄭朝暉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鄭朝暉以“創建世界一流企業 塑造國家環保品牌”為題作了主題發言。鄭朝暉認為,品牌是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關鍵要素,組建中國環保品牌集群具有重大意義。鄭朝暉表示,中國環保品牌集群以集群服務體系為支撐平臺,整合國內環保優勢產業資源,強化環保技術支撐,創新環保行業的商業模式,推動國家環保領域產業升級和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通過高質量的發展,引領集群成員全方位的參與國內外環保市場的競爭,打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集群優秀企業。

李倬舸

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倬舸表示,深能環保對于深圳“無廢城市”的建設,提出了14個分類項目,包括垃圾分類的前端、中端、末端的分類項目,通過深圳“無廢城市”的先行先試,打造固廢的協同處理,徹底打通上下游的壁壘,倒逼企業協同發展。

邱江

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江認為,中國的固廢產業市場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而且規模在今后幾年會進一步增加。生態文明建設為固廢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更嚴的技術標準;第二是更嚴的監管;第三是更嚴的市場選擇。機遇也有三方面:更好的發展空間;更好的服務模式;優質龍頭企業將迎來春天。

張新建

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桑德新環衛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新建以“啟迪環境構建固廢全產業鏈的實踐和發展”為題作了主題發言。張新建在發言中提到,未來,啟迪環境重點將向三個方向去發展,一是平臺生態化;二是產業之間互相協同發展;三是實現能源和環保一體化發展。

劉田

浙能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劉田在發言中談到了垃圾分類對垃圾焚燒發電廠效益的影響。劉田表示,垃圾分類前,1000噸/日進場,噸上網300度,售電30萬度;分類后,800噸/日進場,噸上網370度,售電29.6萬度。發電收入基本沒少,垃圾處理費少20%。垃圾處理費占總收入約1/3,變動成本占總成本約1/3,兩者對應。垃圾分類后,垃圾發電廠收入的1/3部分減少了20%,成本的1/3部分減少了約20%,由此可見,垃圾分類對垃圾發電廠的效益影響并不大。

環衛升級引領行業新時尚

論壇第三單元以“環衛升級 領新時尚”為題,在以垃圾分類為代表風向的固廢3.0時代中,我國城市固廢綜合管理面臨著諸多博弈。如何平衡工業效率和自然循環,如何選擇社會成本和產業成本,如何判斷政府公共服務邊界與市場介入程度,成為諸多城市管理者、固廢企業和業內專家學者共同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該單元由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晶昊主持并發言。

劉晶昊

劉晶昊認為,在垃圾分類過程中,要保持垃圾的價值。從垃圾的角度來講,要把無序的東西變得有序,混合垃圾不夠有序,所以要通過分類讓它實現有序。最終要考慮到經濟因素,初期會很貴,但從中長期來看,一定要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

陳黎媛

中環潔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黎媛結合城鄉環衛一體化“黃山模式”,歸納了四個方面具體實踐。分別是,智慧化的引領,系統化的運營,品質化的服務和社會化共建。即用系統規范流程,用流程提煉數據,用數據提升管理,用管理創造價值,“黃山模式”實現了全域智慧環衛管理的全覆蓋。中環潔樹立大環衛運營觀,實現全域、全員、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體系運營策略。

周丹華

僑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周丹華認為,固廢行業共生價值體系,就是要構建“命運共同體”,主要包含四方面:(一)共建生態城鄉;(二)共創產業合作;(三)共研生態技術;(四)共享綠色未來。

薛濤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薛濤以“固廢年度觀察(上):行業數據觀察與固廢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盤點”為題作了主題發言。薛濤用詳細的各大數據統計報表,全面分析了固廢和環衛兩大領域的市場與競爭格局。他表示,十大影響力企業所獲焚燒項目占比最大,拿到43%的項目。薛濤還分別公布了備受關注的“2019年度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2019年度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兩大獎項的評選結果(具體獲獎情況,請關注本公眾號的相關報道)。

固廢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頒獎典禮

薛濤發言過后,主持了“2019年度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2019年度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兩大獎項頒獎儀式,并與傅濤一起分別為獲獎企業代表頒獎。

頒獎

另外,明天(20日)下午,還將揭曉“2019年度(第十一屆)固廢細分領域企業評選”、“2019年度(第三屆)環衛細分領域企業評選”上榜企業,敬請關注后續報道。

夜話無廢城市

晚上19點,各地方政府環衛部門領導、行業資深專家、優秀企業決策者齊聚一堂,進行了一場“無廢城市示范規劃落地的探索”為題的友誼對話活動,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兩山經濟》作者傅濤主持

各位嘉賓的具體發言內容敬請關注后續報道。

精彩遠不止這些。20日,E20研究院將在本次論壇獨家首發《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行業市場分析報告(2019)》,從行業概況、政策體系、技術發展、市場空間、競爭格局等多層次多角度分析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現狀;E20研究院還將首次發布《固廢行業示范案例選編(2019)》,精心挑選近五十家企業數百個優秀案例,覆蓋垃圾分類、環衛、危廢、焚燒、填埋、餐廚、建筑垃圾及土壤修復等固廢處理細分領域21日,與會嘉賓將實地參觀考察固廢龍頭標桿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循環經濟產業園。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循環經濟產業園

行研提問


論壇現場



企業會展區


上一篇:2020年主要會議 (污水處理 、污泥處理處置、固廢、無廢城市、雨水 、海綿城市、黑臭水體、河道治理 、綜合管廊、供水及飲用水安全、智慧水務、排水管網、污水處理

下一篇:海東市供水系統提升改造 “智慧水務信息化系統”項目順利竣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