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大會——鼎力打造高質量、高效能,與城市水環境相融合,網廠河一體的排水系統
(請提前報名回執,限1500人;本次會議僅限提前回執報名單位代表參會;參會代表可獲得2021年年度繼續教育學時證明;所有受邀演講嘉賓均可獲得加蓋主辦單位公章的會議演講榮譽證書。)
時間:2021年10月19日—22日,19日全天報到,20日—21日會場報告,22日參觀;
地點:粵港澳大灣區(會場酒店:東莞會展國際大酒店)
會議聯系人:宋超 13681351252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洛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復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清泉水業股份有限公司
麥斯特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沃爾德斯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供排水行業協會
協辦單位
亞洲環保媒體平臺
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水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省城鎮排水專業委員會
太原市排水管理處
國內國際水行業協會(學會)
安越非開挖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清時捷科技有限公司
海斯特(青島)有限公司
上海鉑爾怡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武漢中儀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澤尼特泵業(中國)有限公司
英普瑞格管道修復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廣州凱能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倚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南方環境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北京海普潤膜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裕隆環保有限公司
浦華環保有限公司
大連宇都環境技術材料有限公司
邁邦(北京)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金士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中麒水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嘉誠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貝特環保通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泓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藍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雷茨智能裝備(廣東)有限公司
深圳市施羅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智慧水務分公司
蘇伊士水務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威立雅水務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藍星東麗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世浦泰膜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給水排水》雜志
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水協科技委
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水污染防治裝備委員會
浙江省城市水業協會
北京清環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華霖富水利環境技術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海寧亞大塑料管道系統有限公司
中國城市生態研究院城鎮水務所智慧水務中心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東莞分院
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機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桐鄉市小老板特種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雷茨智能裝備(廣東)有限公司
北京睿明德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蘇伊士水務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佛山市金凱地過濾設備有限公司
山東省邦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宏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邦皓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贏特環保科技(無錫)有限公司
舒朋士環境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億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沃特水處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中大貝萊特壓濾機有限公司
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雷迪東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宜興市旭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優耐特斯壓縮機有限公司
常州市鼎亨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川源(中國)機械有限公司
青島瑞發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上海管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福州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深圳水務集團
南寧建寧水務集團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
北控水務集團
北京排水集團
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常州市排水管理處
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沈陽排水管理處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管線管理分公司
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城鎮水務事業部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北京通成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寶安排水有限公司
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蘇伊士
廣州市市政集團有限公司
國電沈陽西部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河北農業大學水資源利用與健康水循環研究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
2021年4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1〕11號),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實施管網和泵站建設與改造。加大排水管網建設力度,逐步消除管網空白區,新建排水管網原則上應盡可能達到國家建設標準的上限要求。改造易造成積水內澇問題和混錯接的雨污水管網,修復破損和功能失效的排水防澇設施;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通過截流、調蓄等方式,減少雨季溢流污染,提高雨水排放能力。對外水頂托導致自排不暢或抽排能力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改造或增設泵站,提高機排能力,重要泵站應設置雙回路電源或備用電源。改造雨水口等收水設施,確保收水和排水能力相匹配。改造雨水排口、截流井、閥門等附屬設施,確保標高銜接、過流斷面滿足要求。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1〕11號)等文件精神,總結交流國內外技術進展與管理經驗,提高排水管網的智慧化水平,《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聯合、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給水排水品牌委員會等單位舉辦“2021年中國排水管網大會(水環境綜合治理)”。屆時將邀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國際及國內水協等有關單位領導,全國排水行業設計、科研、運營單位、建設單位的專家、學者、運行管理人員,解讀行業政策,分享國內外排水系統典型成功案例,研討未來技術發展方向,搭建一個推介排水系統新技術、新工法、新設備的的交流合作、共創共享的平臺。
一、大會運作原則和目標
本屆大會按照專業化、高規格、高水平的要求,突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特色。
邀請國內外排水系統及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各個研究方向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主流單位代表,辦成中國規模和影響力最大、最專業的行業盛會。
本次會議采用現場報告+參觀典型工程項目形式,參會代表還可獲得2021年度繼續教育學時證明。所有受邀演講嘉賓均可獲得加蓋主辦單位公章的論壇演講榮譽證書。(計劃參觀項目:1、深圳市沙井水質凈化廠二期磁混凝沉淀提標改造項目;2、深圳市橫崗水質凈化廠(一期)提標改造工程 ;3、廣東東莞東坑內河污水處理站;4、廣東東莞樟村水質凈化廠降氨氮項目)
二、大會征稿主題(截稿日期8月30日):【污水提標、污水資源化、排水管網、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技術報告正在征集完善中,;本次會議采用現場報告+參觀形式,參會代表還可獲得2021年度繼續教育學時證明。所有受邀演講嘉賓均可獲得加蓋主辦單位公章的論壇演講榮譽證書。】
排水管網及提質增效(截稿日期8月30日):
(1)排水(雨水)管網建設、改造與運維/廠網一體化建設與管理。
(2)智慧水務(排水)與信息化建設。
(3)排水管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和智慧運維技術發展與新模式。
(4)管網監控在內澇預警與防汛應急中的應用。
(5)非開挖修復技術在排水管道管理中的應用。
(6)排水管道的選擇及安全運行。
(7)海綿城市建設中智慧管網管控系統。
(8)ROV潛水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等水務新技術與裝備。
(9)智能排水防澇系統、調蓄池建設(提標改造)/運行/管理。
(10)深層排水調蓄管道系統工程建設及運營。
(11)與推進排水管道提質增效、助力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的相關技術和設備。
(12)一體化智能泵站/泵閘及綠色排水系統。
(13)海綿城市及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14)排水管道、泵站、河道清淤疏通及淤泥處理處置、資源化利用。
(15)智能排水系統及綜合管廊建設及運營。
(16)黑臭水體及水環境綜合治理。
(17)綠色生態排水系統及生態園林景觀建設和運營。
(18)國內外深隧排水工程系統建設及運營。
(19)村鎮生態排水管網建設及運營。
(20)排水系統新技術、新材料、新工法、新設備的研發及工程應用。
(21)粵港澳大灣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先進技術及實例。
(22)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政策、工藝技術裝備及典型工程。
(23)《城鎮水務2035年行業發展規劃綱要》解讀及水行業前沿探討
2021排水管網水環境綜合治理大會報告(部分)日程:
本屆大會以會議研討交流為主(約60個專家報告)和現場參觀典型工程【計劃參觀項目:1、深圳市沙井水質凈化廠二期磁混凝沉淀提標改造項目( 青島洛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深圳市橫崗水質凈化廠(一期)提標改造工程(深圳市清泉水業股份有限公司) ;3、廣東東莞東坑內河污水處理站(云南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4、廣東東莞樟村水質凈化廠降氨氮項目(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為輔助的形式。
報告題目:深圳河流域全要素數字化治水探索與實踐 (2021)
報告人:張金松 中國水協科技委主任/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
題目:藍綠灰交織,“三水”協同共治(三水--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
報告人:廣東汕頭市政府辦 禤倩紅
題目:供水管網非開挖修復技術及質量管控(2021)
報告人:馬保松,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導師,中美聯合非開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ISO/TC138/SC8國際管道非開挖修復標準工作組專家及ISO國際標準主編
題 目:城市水體水生植物生態恢復的工程原理與維護要點(2021)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城市環境研究院 孫永利 院長
孫永利,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城市環境研究院院長兼總工,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天津市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分科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水循環利用領域專家。先后牽頭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水專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子課題20余項。獲國際水協(IWA)2014年項目科技創新獎全球最高獎1項;2016年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獲授權專利38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
題目:印尼雅加達-萬隆地區芝塔龍河流域綜合治理方案(2021)
報告人:劉家宏,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城市水文研究室主任,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資助。主要從事城市水文與水務工程研究,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中國水協理事/科技委委員等。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SIDA項目、GEF專題等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SCI-77篇,EI-86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
題 目:《排水球墨鑄鐵管道工程技術規程》解讀(2021)
報告人: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 李華成 技術總監
李華成,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同時擔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機械設備專家委員會成員、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分會理事,中國水協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曾參與多項離心球墨鑄鐵管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編制和修訂,是國內球墨鑄鐵管行業極具影響力的技術專家。
題目:基于模型的廠網河一體化智慧水務解決方案
報告人:華霖富水利環境技術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竇秋萍 總經理
題 目:非開挖修復四大法寶及兩大利器(2021)
報告人:廖寶勇 安越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題目:城市排水管道檢測修復與智慧水務實踐(2021)
報告人: 武漢中儀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趙恒波 華南分公司總經理
題目:掛軌式巡檢機器人在污水處理廠的智能化應用
報告人:鄧稚銳 深圳市施羅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產品總監
題目:排水管網流量測量的原理、方法和設備選擇
報告人: 上海鉑爾怡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王強 德國NIVUS中國區技術總監
題目:打造管網新模式,引領行業新方向-高模量聚丙烯兩次纏繞管系統 報告人: 海寧亞大塑料管道系統有限公司 孔德信 高級工程師 技術經理(2021)
題目:智慧排水系統在城市治水中的應用
報告人: 新地環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梁騫
題目:我國城市道路雨水口優化設計問題探討
報告人:郭帥簡歷:現任合肥工業大學市政工程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副系主任。200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2014—2016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排水管道入流入滲引起的外來水問題,管道破損引起的土體侵蝕與路面塌陷問題,海綿城市優化設計等。已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高水平SCI論文20余篇,獲得發明專利多項,主持與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與面上項目,重點研發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多項縱橫向課題,并擔任多個國內國際期刊的評審專家。先后獲得市政學科優秀博士論文獎,浙江大學優秀學科博士后,合肥工業大學學術新人獎等多項榮譽。
題目:東莞市東江下游片區污水收集系統完善工程設計要點及實施效果分析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劉雙 高級工程師
題目:《濕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風險防控若干技術問題探討》
報告人:馬越 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給水排水高級工程師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第一屆海綿城市工作委員會委員
報告題目 :澤尼特污水泵在管網提升泵站上的應用
報告人: 澤尼特泵業(中國)有限公司 吳忠偉 華南銷售經理
題目:應用于市政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的紫外光固化工藝
報告人:英普瑞格管道修復技術(蘇州)有限公司Michael Ellenrieder總經理
題目 :基于在線監測的排水管網效能評估方法研究與應用(2021)
報告人:北京清環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趙康乾 咨詢經理
題 目:260萬噸/日純膜MBBR項目 助力國考斷面達標和水環境改善
——東莞樟村水質凈化廠高效氨氮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萬年紅 副總工兼研究院院長
萬年紅:市政給排水專業教授級高工,中南市政總院副總工兼研究院院長。從事工程咨詢、設計、科研等工作30年,主持過以廣東省汕頭市月浦水廠、昆明市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為代表的數項國家重點項目和一大批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設計和審查、審定工作,參與多項國家水專項科研和多項技術標準、規范、規程編制,獲優秀工程咨詢和優秀工程設計獎9項,發表近30篇專業論文。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給水專家委員會、排水專家委員會委員。
題目:蘇伊士流域水環境治理的中國實踐-以武漢黃孝河機場為例(2021)
報告人:蘇伊士智慧與流域解決方案陳巖業務發展總監
題目 :城鎮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T/CECS 717-2020關鍵技術
報告人:廣州市市政集團有限公司 安關峰 總工程師、副總經理
題目: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思考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副總工程師、北京分院院長
馬洪濤
題目:廣東省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關鍵工作的思路探討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許可 北京分院總工
題目:源網廠河一體化背景下智慧水務建設構想及實踐(2021)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智慧水務分公司陸露 副總工
題目:源網廠河一體化背景下智慧水務標準體系的構想(2021)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工 王浩正 智慧水務分公司 院長
題 目:讓保護更嚴格,讓發展更充分|從鐵石水庫水源地保護說起(2021)
題 目:茅洲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二階段推進的經驗和建議(2021)
報告人: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唐穎棟 茅洲河水環境整治工程設計總負責人,一級項目經理、生態環境工程院副院長
作者簡介:姓名,唐穎棟,出生年,1975年;性別,男,籍貫:浙江紹興,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建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一級項目經理/生態環境工程院副院長;自2015年8月起主要擔任國內最大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EPC項目——茅洲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設計總負責人,全面統籌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同時,承擔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茅洲河水體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關鍵技術集成及示范”第二、三子課題負責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城市雨水資源利用新模式研發和效益評價與示范”第三子課題負責人。
題目:提質增效背景下城市排水管網檢測診斷、效能評估研究與工程實踐(2021)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劉緒為 第九設計院副總工
題目:大型工業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技術研究與實踐
報告人: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方衛國生產技術部經理、總工程師
方衛國, 1991年8月進入蕭山自來水公司工作,先后在蕭山自來水公司任二水廠副廠長、公司總師辦主任兼調度室主任、總工程師等職務。2007年蕭山自來水公司和污水公司合并成立水務集團成立后,任杭州蕭山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總工程師等職務。
簡要:本報告結合具體應用實例,重點介紹對于大規模的工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采用以催化劑為核心技術的新型芬頓工藝的項目特點、運行效果及經驗總結。
題目:雨水資源資產化長沙實踐與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思考
報告人: 劉波 中國海綿城市倡導者、長沙市海綿城市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
題目:深圳市排水管理進小區及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實踐與經驗
報告人:深圳龍崗區排水有限公司 劉旭輝 總經理
題目:平原河網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實踐—以淮安清江浦區項目為例
報告人: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任云 高級工程師,四院副院長,江蘇省黑臭水體及污水提質增效技術指導專家
題目:生物轉盤技術在分散式污水處理的實踐
報告人: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周磊 研發經理
題目:北方典型污水廠出水中新污染物分布特征與高品質再生水制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報告人:天津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季民教授
報告題目:大智慧 水融合
—詮釋城市智慧管理
報告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黃瑾 總工
報告題目:污泥焚燒系統3E評估優化及焚燒產物中磷提取技術研究報告人:報告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黃瑾 總工
報告題目:關于未來給水與排水深度處理一體化模式和關鍵技術
報告人: 張錫輝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題目:益生辮帶式填料在污水廠升級改造的應用(2021)
報告人:益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蘇輝 總經理
題目:城市污水處理廠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處理處置對策及思考—以南寧為例
報告人: 南寧建寧水務集團貝德光,歐陽匯鑫
貝德光,給排水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給水專家,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排水專家,全國給水排水技術信息網核心專家庫專家,廣西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供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西城市供水系統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專家。
榮獲2019年度“中國水業人物”管理與產業奉獻獎,“廣西優秀中青年給水排水專家”,國家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國家注冊造價師, 從事給排水設計、建設、運行管理等相關工作35年。參加編制國家標準1項,國家級建筑給排水設計手冊1項,省級供水管理辦法1項;作為項目總負責人及專業負責人,共主持或獨立完成工程設計項目共33項,其中獲得國家級設計銅獎1項、省部級設計一等獎1項、省部級設計二等獎5項;主持完成國家級重大專項課題2項;主持完成編制市級重要的供水及污水規劃共6項
題 目:污水廠智慧水務背景下數據采集分析應用實踐
報告人: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趙令 津沽廠廠長
題 目:天津市再生水回用綜述
報告人:天津中水有限公司 李兵 副總經理
題 目:短程硝化-厭氧氧化自養脫氮工藝技術開發及應用
報告人:天津凱英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張軼凡 副總經理
題目:上向流反硝化濾池技術優勢和案例分享(2021)
報告人:深圳市清泉水業股份有限公司 戴文權 副總經理 高級工程師
題目:基于骨架強化的低表觀氣速好氧顆粒污泥構建及其特性研究
報告人: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系 赫俊國 教授/博導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德國際合作重點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青年創業導師、青海省高端創新千人計劃、廣州市杰出人才(A類)、廣州大學百人計劃。
題目:活性炭吸附與再生技術在廢水提標中的應用
報告人:青島瑞發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馬森 市場總監
題目:超濾中空纖維膜組器在MBR工藝中的低能耗運行應用(2021)
報告人:上海世浦泰膜科技有限公司 徐偉杰 產品經理
題目:城市雨污管網系統效能提升及溢流污染抑制處理思考與實踐
報告人:北控水務產品中心 部門經理 何洪昌
題目:具有北控水務特色的污水廠提標改造技術和工程實踐 報告人:北控水務產品中心副總工 吳云生
題目:北控水務地下式污水廠在水質提標和污水資源化利用方面的探索
報告人:北控水務產品中心 產品總監 鐵拓
題目1:老城區雨天溢流污染治理技術的探索和思考---以廈門市筼筜湖流域為例
題目2:城市水系統體系化建設的思考與案例研究
報告人: 張春洋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生態市政院所長/高級工程師
題目:系統謀劃,統籌實施,廠網河一體化建設—東莞樟村斷面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踐
報告人: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水環境治理所 常魁 博士 主任工程師
題目:機械制螺旋纏繞非開挖技術在雨污水管道修復更新工程中的應用(2021)
報告人:天津倚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王夢宇 市場營銷部經理
題目 :NaOH/NaNO2協同控制污水管道有害氣體的效能與機制
報告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盧金鎖 院長 教授、博導、注冊設備工程師
題目:磁懸浮鼓風機在污水行業的應用
報告人: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王秋景總經理助理
題目:雨水徑流污染管理方法和標準探討
報告人:俞露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副總經理,給水排水高級工程師(教授級)
題目:全天候水質達標視角的河流治理——以深圳坪山河干流綜合整治為例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寧天竹 總工程師 / 教授級高工
題目:污水廠提標改造的關鍵問題與對策
報告人:董文藝,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水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市“鵬城學者”長期特聘教授,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專家,深圳市“國家級”高層次專業人才。
題目:雙碳背景下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方向與案例分享
報告人:魏彬 北控水務集團運營管理中心污水部部門經理
魏彬,從事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及污水處理技術研究工作14年,現任北控水務集團運營管理中心污水部部門經理,高級工程師,注冊環保工程師。具有豐富的污水處理運行和研發經驗,完成研究課題10余項,其中國家水專項課題1項,申請國家專利11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曾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等多項省部級、國家級獎勵。
題 目:污水處理能源中和≠碳中和(2021)
報告人:北京建筑大學 郝曉地 教授(郝曉地,山西柳林人,教授,從事市政與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污水處理數學模擬技術、可持續環境生物技術。現為國際水協期刊《WaterResearch》區域主編(Editor))
題 目:市政污泥脫水率控制與案例分析(2021)
報告人: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合國環境署同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 李風亭 教授 副院長
題 目:工業園區污水再生利用技術及思考
報告人:王愛杰,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主任
王愛杰,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主任。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際水協會會士(IWAFellow),中國發明協會會士,兼任國際水協會厭氧專委會主席,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智慧環境與水務專委會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微生物生態專委會副主任,Environmental Research主編,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執行主編,BMC Microbiology副主編,《環境工程學部》副主編等。長期從事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理論、技術及工程實踐研究。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230余篇,入選ESI高被引學者;出版中英文著作5部;申請和授權專利82件;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等。
題 目:非碳源依賴污水深度脫氮新技術與工程實踐
報告人:程浩毅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程浩毅,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成員,兼任國際水協會(IWA)中國青年委員會委員,JCR一區期刊Front. Microbiol.客座副主編,Envrion. Res. 編委,以及Environ. Sci. Technol.、 App. Catal. B-Environ.等20余個期刊的認證審稿人,先后5次被評為優秀審稿人。主要從事工業聚集區污水深度脫氮與氮素資源回收技術研究及相關功能材料與裝備的開發。
報告題目:中國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及案例分享(擬)
報告人:夏軍,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6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學院,1981年獲陸地水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水文學及水資源博士學位。2000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水文水資源研究。在徑流形成與轉化的時變非線性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系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水文非線性系統識別理論與方法,解決了如何求解降雨徑流非線性響應關系的難題;發現了受控于土壤濕度、降雨強度和下墊面多要素組合的時變增益產流規律,揭示了徑流形成與轉化的水文非線性機理;發展了時變增益水文模型與水系統方法,明顯提高了徑流預測的精度,在解決變化環境下徑流模擬與調控的非線性、時空變異與不確定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動了水文科學的基礎研究。成果應用到我國東部季風區黃河、長江、淮河以及中小河流防洪減災、水質水量聯合調度、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水利工程的水管理,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已發表SCI論文13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87篇;EI收錄論文157篇;出版專著8部。獲由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以及世界氣象組織(WMO) 聯合頒發的國際水文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際水文科學獎(IHP-Volker Medal)”以及“國際水資源管理杰出貢獻獎”和“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等。曾任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主席,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副主席。
題目:節能潛水攪拌機和MBBR填料流化推流機應用
報告人:南京藍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戴敏部長
題目:對污水處理廠的數理統計運行分析
報告人: 上海管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孫躍平 總經理
孫躍平:從事地下管道非開挖修復的規劃設計、技術研究以及施工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在國內外發表相關學術論文30余篇。參加了建設部《城鎮排水管渠非開挖修復和更新工程技術規程》等四個國家行業標準和《上海市公共排水管道電視和聲納檢測評估技術規程》等五個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擁有污水處理以及地下管道非開挖修復關聯的發明專利10項和實用新型專利30余項。孫躍平為上海市領軍人才,高級工程師,亞太地區注冊工程師(APEC Engineer),日本國家注冊技術士。兼任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環境專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排水行業協會理事 等。
題 目:Hydro-Clear淺層高效砂濾工藝在市政污水廠案例分析(2021)
報告人:國美(天津)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楊淑霞 技術總監
題目:廢氣惡臭治理技術及行業應用探討
報告人:杭州楚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主任 曹飛飛 博士
題目:高質量建設排水管網-管網非開挖修復技術探討
報告人: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楊磊三 給水排水副總工程師
題目:海斯特剩余污泥泵,沒有之一
報告人:海斯特(青島)有限公司 韓志超 副總經理
題 目:目標導向,精準治理-長江大保護九江一期水環境治理案例分享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王陽 九院副院長
三、參會人員
1、政府管理部門:建設廳、城建局、各地建委、水務局、環保局(廳)、排水處、開發區管理部門、各地方河湖長單位等。 邀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直屬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委員會(局)、市政市容局(委)、水務局、監管委等主管人員;排水管理處,勘察測繪院,地下管線管理中心;各市(區、縣)水務集團、排水公司,管網工程公司,信息化技術公司,管網探測、檢測、監測、修復公司,管網非開挖公司等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2、行業協會:國內外知名行業協會和學會代表。
3、設計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院、中國市政工程西南南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動力供應站、廣東首匯城建設計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國環清華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福州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豫州勘察設計院、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中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蘇滿江春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哈爾濱市建源市政工程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等。
4、高校(研究院): 邀請國內外智慧水務、海綿城市及地下管線領域取得理論研究成果、工程實踐經驗以及管理經驗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社會團體、企業和管理部門代表及智慧水務、地下管線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同濟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院、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四川理工學院、池州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
5、各地水務、污泥投資建設運營單位: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水務集團、北京首創、北京碧水源、啟迪桑德、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水務集團、成都市興蓉環境、安徽國禎環保、深圳市水務(集團)、上海城投水務、重慶水務集團、東莞市水務投資、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南京水務集團、杭州市水務集團、武漢市水務集團、沈陽水務集團、廈門水務集團、珠海水務集團、山東水務發展集團、青島水務集團、濟南水務集團、上海巴安水務、中環保水務投資、昆明滇池水務、云南水務、中國水務集團、中國水務投資、粵海水務、威立雅水務、蘇伊士、中法水務投資、中國光大水務、貴州水務、海口市水務、華衍水務、天津華博水務、中環水務集團、成都排水、首創愛華市政環境、重慶康達環保、常州市排水管理處、蘇州市排水有限公司、天津生態城水務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句容市深水水務有限公司、榆林高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中海油節能環保服務有限公司、杭州蕭山環境集團(水務集團)、宜春市城市污水公司、武漢天創環保有限公司、長沙天創環保有限公司、 洪湖市創業水務有限公司、中節能水務發展有限公司、福建武夷水務發展有限公司、蘇州市相潤排水管理有限公司、新樂市嘉潤達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浙江湖州金潔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潤達環境治理服務有限公司、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浮山縣污水處理廠、國電東北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投信開水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寶安排水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等。
6、排水管網系統有關的技術、材料和設備工程專業公司等。天津倚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清環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清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海寧亞大塑料管道系統有限公司、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凱諾斯(中國)鋁酸鹽技術有限公司、武漢中儀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斯水靈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山西清緣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貝特環保通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廣東中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吉榮智能管業有限公司 、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盛綠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
四、企業贊助方案
1、聯合主辦單位(贊助費20萬元)
2、協辦單位 (贊助費6萬元)
3、大會上發言(報告15分鐘+5分鐘問答)3萬元
4、會場外集中展示區展示桌(3萬元每個,含2人參會費)
5、其他贊助方式(如禮品、晚宴、抽獎獎品等),按實際發生金額支付
6、會議論文集廣告:封底15000元;封二12000元;封三10000元;前彩插首末頁:12000元/頁;前彩色插頁:8000元/頁。
7、政府部門、水務集團、設計院(集團)本單位團體 30人以上的,前30人按照2000元每人,超過30人的會議代表超過部分免費(同一單位,只收前30人會議費),但須提前回執到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審核通過。
8、有意協辦或在會上進行交流、宣傳的水務、工程公司、設備廠家等可與編輯部聯系
9、污水提標、污水資源化、排水管網、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技術報告正在征集完善中,本次會議采用現場報告+參觀形式,參會代表還可獲得2021年度繼續教育學時證明。所有受邀演講嘉賓均可獲得加蓋主辦單位公章的論壇演講榮譽證書。
六、參會和住宿
會務費
普通參會人員(設計院、水務公司、政府部門)為2300元/人(含會務、資料、場地、用餐、參觀考察等費用),2021年9月1日前返回參會回執并匯款的普通參會人員為2000元/人;設備工程技術企業參會人員為2900元/人,2021年9月1日前返回參會回執并匯款的設備廠家參會人員為2600元/人。
注:需要現場或者提前領到發票的參會代表,請提前將會務費匯款到。會議費現場只能收現金,不能刷卡。
亞太水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望路支行
帳 號:1109 3239 3610 902
七、住宿及交通:
會場酒店:
東莞市會展國際大酒店(廣東省東莞市新城區中心會展北路1號)
豪華雙床房、豪華大床房均為 RMB 388元/天
(單人入住含單早,雙人入住含雙早)住宿費用自理。
酒店房間緊張,請將預定住房費用匯款
匯款時請注明入住參會代表姓名及單位名稱。
本次會議注意事項
本次會議所有參會代表須實名參會,進入酒店需測量體溫,并現場出示身份證及健康碼,所有參會代表須全程佩戴口罩,健康碼紅碼及黃碼的人員不允許參會。本次會議須所有代表須提前回執、預訂房間并付款。入住東莞市會展國際大酒店的代表均須提前預定并預付全部房費。
交通
1、飛機
深圳寶安機場:東莞會國際大酒店距離深圳寶安機場約60公里,打車大約200元左右,深圳寶安機場有直達東莞的機場大巴,票價50元/人,后附時刻表。(本次會議深圳寶安機場,會務組擬定19日報到當天派大巴定時接機)
廣州白云機場:東莞會國際大酒店距離廣州白云機場約90公里,打車大約300元左右,廣州白云機場有直達東莞的機場大巴,票價72元/人,后附時刻表。
2、高鐵
東莞虎門高鐵站:東莞會國際大酒店距離東莞虎門高鐵站約20公里,打車大約70元左右。東莞站:東莞會國際大酒店距離東莞站約15公里,打車大約50元左右。
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人 : 宋超 13613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