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大手筆創五個一流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江西省政府設立“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區

大手筆創五個一流

禁止在保護區新建污染企業,環保部門要以總量定項目

日期:2009-05-07  作者:熊志強


中國環境報記者 熊志強 南昌報道 江西省政府近日下發《江西省人民政府加強“五河一湖”和東江源頭環境保護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關于設立“五河一湖”和東江源頭保護區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切實保護好“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生態環境,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加快發展。
據悉,“五河一湖”和東江源頭保護區總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涉及7個設區市,25個縣(市、區),150個鄉(鎮),59個林場,1368個行政村。
源頭地區水質要達到Ⅱ類以上,生態環境保持優良
江西水系發達、河網密集,鄱陽湖內與“五河”(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相連,外與長江相通,構成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水生態系統,而發源于江西省境內的東江則是粵港地區的重要水源。據了解,目前“五河”及東江源頭區域水質良好,鄱陽湖總體上保持了“一湖清水”。
“意見”確定,以實現“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人居環境、一流的綠色生態保護和建設機制”為目標,構建“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生態環境安全格局,保持“五河”及東江源頭優良的生態環境,保持鄱陽湖“一湖清水”。計劃到2010年,“五河”源頭及東江源頭保護區內地表水水質達到Ⅱ類以上,鄱陽湖監測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到78%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到2015年,森林質量有較大提高,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特別是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意見”規定,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協調,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環保部門是“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環境保護的牽頭單位,實行統一監督、動態管理,定期公告流域環境質量,及時發布流域污染事故信息;發改部門要組織編制“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和建設規劃;工信部門要根據產業政策,組織實施淘汰落后產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積極推進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農業部門要積極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金融部門要利用信貸杠桿,對環境違法企業等不予信貸支持。
按照主體功能區劃優化產業布局,5萬噸以下化學制漿造紙企業要淘汰
“意見”強調,各級政府要按照主體功能區劃和總體布局,優化“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地區產業布局,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新建工業項目必須進入工業園區,區外企業要逐步轉入工業園區。對醫藥、印染、造紙等重污染行業進行專項整治,關閉污染嚴重、不能治理達標的企業。2010年底前淘汰年產5萬噸以下化學制漿造紙、1萬噸以下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廢紙造紙企業。
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進一步提高“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環境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環評和總量控制制度,禁止在“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區內新建污染企業,禁止在城鎮生活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設立排污口,禁止向“五河一湖”及東江排放超標污水等。
各級環保部門要根據本地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嚴格審核,對不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依法核發排污許可證;對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嚴格采取限期治理措施。今年年底前,“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單位要實現持證達標排污、限量達標排污。
加快治污步伐,2012年實現“五個零排放”
“意見”要求,加快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步伐。今年年底前,“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縣級城鎮污水處理廠要建成并投入運行,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改造和完善水利設施,適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凈化工程建設。
加強環境監管,定期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認真組織實施綠色生態江西建設“十大工程”,全力推進“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污染物零排放、工業園區污水達標排放等專項行動,2012年實現“五個零排放”。嚴格控制鄱陽湖區圍網養殖規模,提倡生態養殖,推廣人工放流。組織進行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專項整治活動,“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區范圍內禁止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內現有養殖場在今年年底前必須達標治理、搬遷或者關閉。
在執法過程中,對沒有按期完成污染治理任務、污染防治工作進展緩慢的市、縣(區)政府及時進行環境預警;對沒有完成減排任務、地表水達不到功能區標準、生態破壞嚴重的地區實施區域限批。
專項資金向源頭地區傾斜,盡快制訂生態補償政策
“意見”要求,建立流域綜合管理機制。編制“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與建設規劃,統籌流域內、上下游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產業發展與布局。加快建立流域與區域管理相結合、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應急反應迅速的流域綜合管理機制。探索流域環境保護派出機構監管模式,整合環境監測資源,建立環境信息共享平臺,統籌協調流域管理。
盡快制訂“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將生態環境保護成效、主要污染物減排等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并列入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政績考核的內容。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對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的地區進行獎勵,同時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予以表彰。制定自然資源與環境有償使用政策,對資源受益者征收資源開發利用費和生態環境補償費。以環境保護部將東江源列入首批生態環境補償試點地區為契機,開展多種類型的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加快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盡快制訂適合全省實際的生態補償政策。
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專項用于“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等專項資金的使用要對源頭保護區重點防治項目實行傾斜。將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優先保證用地,對符合國家劃撥供地目錄的重要生態項目用地,實行行政劃撥。積極支持生態項目申請銀行信貸、設備租賃融資和國家專項資金,發行企業債券和上市融資。采取多種措施,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上一篇:杭州推出服務企業新措施

下一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