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做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先鋒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做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先鋒



日期:2009-05-04  作者:本報評論員


自從被國家確定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后,武漢城市圈就站到了加快改革創新、推進科學發展的時代前沿,為國家肩負起了探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承擔起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的重任。
如果說當年設立的沿海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那么,今天設立的武漢城市圈改革試驗區則是全面建設“兩型社會”的先鋒陣地。中央做出這樣的戰略決策既有歷史的必然性,也有現實的緊迫性。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資源、環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環境問題不僅影響城市的形象,而且削弱了城市的競爭力。作為中部地區怎么崛起?湖北、武漢一直在思考。從區域中心城市到提出打造武漢城市圈,再到成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城市圈在反復探索中準確把握了時代脈搏,把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環境與發展的突出矛盾作為改革與發展的重點領域,找準了發展坐標,明確了前進方向,也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事業注入了新的內涵。
“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的關鍵是要創新體制機制,制定一套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制度體系,根本目的就是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性問題仍然存在,成為改革的難點和焦點。特別是隨著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的全面深入開展,行政權力的藩籬、不同的利益訴求、制度之間的沖突等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的根子在于體制機制不順。在武漢城市圈開展“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就是要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取得突破,在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一體化方面闖出一條道路;就是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作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武漢城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使武漢城市圈率先在中部地區走出一條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城市群發展道路。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被寄予了厚望,也被賦予了重任。
“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為探索環保新道路提供了良好機遇,為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提供了廣闊平臺。為了推進、支持“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環境保護部與湖北省簽署了合作協議,這種部省合作模式把國家意志與地方發展戰略結合起來,為貫徹落實國家環保方針政策、創新環保體制機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這塊試驗田上,環保部門大有作為,也必須有所作為。在改革試驗中,環保部門要著力在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環境政策法規標準制度體系以及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為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積累經驗,創造模式。目前,在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指導思想的激勵下,綠色電力調度機制、排污權交易制度、區域聯合治污制度等有利于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在武漢城市圈已經開始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革已經激發出了活力。
武漢城市圈的“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是30年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與提升,也是探索中部地區綠色崛起之路的先聲。在一個規模如此之大的區域建設“兩型社會”,在我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沒有可供參考的模式,沒有現成的路徑,改革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多出成果,為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提供經驗,為中西部地區以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示范。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上一篇:杭州推出服務企業新措施

下一篇:安徽 落實責任推進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