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美麗的松花江初顯生機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美麗的松花江初顯生機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綜述
作者: 周文穎 日期:2009-04-14


松花江,一條孕育了兩岸青山綠水的水系,一條庇護了沿江兩岸生靈繁衍生息的母親河。隨著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引發松花江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后,其污染防治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那時起,國家和省、市各個層面打響了松花江污染防治的攻堅戰。經過各方面幾年的共同努力,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如今,美麗的松花江已初顯生機。
理念篇:休養生息——從根本上緩解水環境壓力
作為全國七大流域之一的松花江流域,重化工業多,歷史欠賬多,治理難度大,污染排放強度居高不下,河流的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沿流域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流域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現實告訴人們,松花江治理已刻不容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將其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松花江污染事件發生后,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確定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階段目標。為加強流域治理組織協調工作,還批準成立了部際聯席會議。作為全國環境保護的職能部門,環境保護部迅速做出部署。2007年5月,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一次部際聯席會議,周生賢部長在會上提出要讓不堪重負的松花江休養生息,并向沿流域政府和廣大群眾發布了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標:到2008年,鞏固松花江治污成果,保持水質基本穩定;到2010年,松花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再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恢復松花江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維護流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確保全流域江河安瀾。同時,還提出了要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大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統籌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保護等6項具體的政策措施。“休養生息”的理念、目標和措施的提出,使沿流域各級政府信心大增,群眾倍感振奮。
也正是從松花江開始,“休養生息”的理念,成為全國江河湖海的治污共識。繼對松花江做出休養生息部署之后,環境保護部進一步提出,要實行更高水平、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努力推進全國流域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
行動篇:三省(區)聯動——扎實推進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2009年4月10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的第三次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上傳來喜訊:“讓松花江休養生息”政策實施近兩年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松花江流域水質總體呈改善趨勢,2008年,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三省(區)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2.65%、6.42%和2.42%。從水環境質量狀況來看,流域內14個跨省界考核斷面中,11個斷面達標,綜合達標率為78.6%。出境水質達到Ⅲ類指標的比例為61.7%,同比提高7.5個百分點。
這一組組變化的數據,凝結著無數環保人的艱苦努力和辛勤付出,充分顯示了地方各級政府及國家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攜手治污的決心與力量。
——三省(區)政府高度重視。兩年來,三省(區)都成立了由主要領導同志負責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分別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讓松花江休養生息”的各項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吉林省政府出臺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將松花江流域治理項目工程任務、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納入2008~2012年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對項目年度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和考核,并成立了環保廳牽頭、11個部門參加的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項目推進組,為規劃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將松花江水污染治理推入了依法治理的軌道,并與各地市政府簽訂松花江治污目標責任狀,將規劃項目完成情況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根據2008年度考核結果,對5個地市政府進行通報批評。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成立了有關部門聯合督察組,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并明確了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3盟市政府為松花江流域內蒙古段水污染防治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對不能完成責任目標的地區實行嚴格的問責制。
——積極推進規劃項目建設。三省(區)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多方籌措項目建設資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快流域內污染治理項目的建設進度,力爭項目建設資金能夠按時到位,確保項目能夠按計劃順利實施。吉林省將省管環保補助資金與污染減排項目掛鉤,起了積極的導向和激勵作用。黑龍江省組成聯合督察組,實行分片包干,每季度對各市(縣)規劃項目建設進度、資金落實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督察,對未能按省政府年初確定的時限和要求完成的,暫停除涉及民生外其他項目的審批。由于措施有力,項目進展順利,截至2008年底,三省(區)列入規劃的222個建設項目中,已經建成93項,占41.9%,117個正在建設,占52.7%;12個尚未開工,占5.4%。與2007年底相比,建成項目增加46項,項目總開工率提高32個百分點,達到94.6%,為減輕污染負荷發揮了效益。
——嚴格環境準入門檻。三省(區)按照“讓松花江休養生息”的總體要求,從嚴審批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消耗型和產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項目。吉林省對松花江流域建設項目采取嚴格的環評管理措施,嚴格控制新建環境風險大的建設項目,認真督促已建環境風險重點單位落實防范措施。黑龍江省嚴格環評審批,對不符合環境準入條件的43個項目予以否決、退回或暫緩審批。內蒙古在建設項目審批中,有針對性地制訂并實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六前置、七環節”。目前三省(區)在統籌考慮流域整體性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制訂具有區域產業特色的糠醛工業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下一步將結合水專項研究成果,針對行業特色和當地實際,積極開展其他行業水污染物地方標準的制訂工作,逐步擴大地方標準覆蓋范圍,提高流域地區特征污染行業環境準入門檻。
——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力度。三省(區)圍繞違法排污企業整治,環境風險隱患排查,積極開展環保專項行動,維護群眾環境權益,促進流域落后產能淘汰和產業結構調整。吉林省沿流域進行拉網式排查,僅2008年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2.4萬人次,檢查企業6700余家,責令停產治理59家,限期整改793家,取締關閉172家,掛牌督辦77家,對269家企業實施了行政處罰。黑龍江省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尾礦庫等環境風險源和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存在的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出動執法人員1.4萬人次,檢查企業近4500家,治理污染嚴重企業525家,對216家環境違法企業予以行政處罰。內蒙古去年共出動執法人員近5萬人次,檢查企業1.8萬多家次,立案查處違法企業293家,同時集中開展了對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的專項檢查,對運行負荷達不到設計能力60%的21家污水處理廠責令限期整改。
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建立區域協調聯動機制,改變單純治理污染的老路,“揚湯止沸、釜底抽薪”,從控制污染源頭上保護環境,這是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實踐給人們的啟示。休養生息絕不是消極、被動地等待,而是積極、主動地進取,利用綜合手段,調整結構,嚴格準入,淘汰落后,綜合治理,從而實現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歷史讓人們記住了松花江,松花江也成為人們觀察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的載體。這是一段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全面實行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的歷史。但也要看到,流域還存在水質改善面臨巨大反彈壓力等問題,實現既定目標任務還很艱巨。我們相信,只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的理念,堅持不懈地落實治理措施,恢復各流域生機將指日可待,流域內人與自然和諧、江河安瀾的新局面一定會到來。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上一篇:杭州推出服務企業新措施

下一篇: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題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