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大氣污染致近80萬人患病
從1959年開始,昔日潔凈的城市空氣變得污濁起來。在鄰近石油聯合企業的鹽濱地區,居民住宅周圍彌漫著惡臭,甚至在炎熱的夏天也不能開窗通風換氣。由于工業廢水排入伊勢灣,水產發臭不能食用;石油冶煉產生的廢氣使天空終年煙霧彌漫。全市平均每月每平方千米降塵量為14噸(最多達30噸),大氣含二氧化硫濃度超過標準五六倍,大氣中煙霧厚達500米,其中漂浮著多種有毒有害氣體和金屬粉塵。很多人出現頭疼、咽喉疼、眼睛疼、嘔吐等癥狀,患哮喘病的人劇增。1964年,四日市煙霧不散,致使一些哮喘病患者在痛苦中死去。1967年,又有一些哮喘病患者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殺。到1979年10月底,四日市確認患有大氣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數為775491人。
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在燃燒時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廢氣,當其在大氣中的濃度達到10%以上時就會強烈地刺激和腐蝕人的呼吸器官,引起氣管和支氣管的反射性攣縮,使管腔縮小,黏膜分泌物增多,呼吸阻力加大,換氣量減少。嚴重時會造成喉痙攣,甚至使人窒息死亡。特別是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吸附在漂浮的金屬粉塵中時,就能隨粉塵侵入人體的肺泡。由于四日市的居民長年累月地吸入這種被二氧化硫及各種金屬粉塵污染的空氣,呼吸器官受到了損害,因此,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癌等。又因四日市的呼吸系統病癥患者大多一離開大氣污染環境,病癥就會得到緩解,所以人們把這種病統稱為“四日市哮喘病”。
文章來源:《中國環境報》
上一篇:我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邁出新步伐
下一篇:為減排提供法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