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河北創新制度攻堅節能減排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把握重點 體現特色 完善政策

河北創新制度攻堅節能減排

對全省56條河流試行生態補償金扣繳政策


日期:2009-05-27  作者:中國環境報記者 曹培鋒 見習記者 周迎久



節能減排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攻堅戰。作為一個工業大省,河北省產業結構偏重,節能減排難度遠遠大于其他地區。如何讓這個排污大省變成減污大省?如何通過節能減排為全省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開創新局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對河北省副省長孫瑞彬進行了專訪。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
在把握重點上求深化
“節能減排是一項硬任務、硬指標,不管經濟多么困難,不論遇到多大壓力,都不能有絲毫松懈,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這是記者見到孫瑞彬時,他說的第一句話,彰顯著這位分管環保工作的省政府領導推進節能減排的信心和決心。
曾經當過市委書記的孫瑞彬對節能減排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邯鄲工作期間,孫瑞彬對節能減排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他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談環保,并提出“節能減排不容討價還價”。孫瑞彬擔任省政府副省長后,多次到省環保廳調研,聽取環保工作匯報,指導解決具體問題,并強調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環境保護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決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前置條件,提出要探索建立促進河北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新機制,推動環保工作深入開展。
在孫瑞彬看來,節能減排對河北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他說:“節能減排對河北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解決經濟結構偏重的問題,但換一個角度來說,節能減排的強力推進也為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帶來難得機遇。”
河北是一個以重化工和資源消耗型產業為主的工業大省,產業結構偏重,產品技術層次不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對資源能源依賴性較強,使河北省節能減排難度遠遠大于其他地區。
孫瑞彬向記者介紹說,河北省在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著力推進產業布局調整,堅持環保規劃與產業規劃、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相銜接,與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企業搬遷改造和“退二進三”相協調,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治理,形成有利于污染減排的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既要抓存量,更要抓增量、抓新上項目。在當前全力以赴保增長的新形勢下,要把新上項目作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契機,按照產業發展方向,積極謀劃和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正是這樣一種發展思路,使河北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實現保增長的目標建立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隨著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河北省優化了產業結構,裝備制造業連續4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躍升為全省第二大戰略支撐產業。
■以“雙三十”為抓手
在體現特色上深謀劃
“治頑癥,必須下猛藥、砸重拳、出硬招。‘雙三十’逼迫政府、企業改變原有的發展路子、原有的觀念、原有的作風。盡管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是,這是河北發展走向更高境界、實現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孫瑞彬堅定地說。
對于啟動“雙三十”工程,孫瑞彬說:“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必須抓住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尋求突破,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雙三十’節能減排工程就是河北結合實際、細致謀劃的切入點。”
孫瑞彬對“雙三十”工作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逐一了解節能減排工程項目的進展情況。今年4月12日,他在全省“雙三十”節能減排工作暨2009年第一次調度會上強調:“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都不能有絲毫懈怠,都要一招不讓地抓好節能減排,保證今年承諾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雙三十”單位創新節能減排資金投入政策,探索落后產能退出補償機制,并建立了節能減排考核獎懲等機制,依靠政策機制創新增強節能減排工作動力。“雙三十”工程的強力推進,使河北省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孫瑞彬說,“雙三十”工程的推進為河北省節能減排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起到帶動作用,為轉變發展方式起到試驗作用,為完善工作機制起到引導作用,為優化經濟發展起到助推作用,此外,還對創新工作方法起到了示范作用。
■健全減排政策機制
在強化創新上下功夫
對于節能減排,孫瑞彬有著政策層面的深入思考:推進減排必須從完善政策和制度入手,運用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兩只手,建立健全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激勵約束機制。
孫瑞彬介紹了河北省通過完善健全法律法規、出臺各種政策規章等辦法,淘汰落后產能,建立重污染行業退出機制的做法。他說:“工作沒有特色,就沒有重點;工作沒有特色,就不能很好地展示水平和能力。”
為有效治理子牙河流域的環境污染,去年初,河北省在這一流域試行生態補償金扣繳政策,截至今年3月底,共扣繳補償金1430萬元。子牙河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42.8%,氨氮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13.7%,水質達到多年來最好水平。
孫瑞彬說,我們對子牙河生態補償的成功做法進行了總結,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排污誰付費”的原則,河北省在全國較早推出全省范圍的河流跨界斷面水質目標責任考核并試行扣繳生態補償金政策,由各級環保部門負責對七大水系的56條河流、201個斷面進行考核。省財政、環保等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財稅轉移支付手段,完善監管和考核辦法,加快形成河流跨界斷面水質達標、上下游生態補償和污染損失賠償等有效機制。
談到下一步的工作舉措,孫瑞彬思路明晰。一是健全價格引導機制,對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實施懲罰性差別電價、水價,落實有利于煙氣脫硫的電價政策。
二是完善環保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增加專項資金,保障重點減排項目建設需求。
三是建立要素聯動機制,把污染減排與政府掌控的資金、土地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要素供給倒逼機制。有關部門還要積極實行和完善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等制度,通過多種途徑強化環保的硬性約束。
“河北省將搶抓機遇,變壓力為動力,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為根本,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科學發展、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孫瑞彬的話語中傳達出的不僅僅是對節能減排的決心和信心,更是力量。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上一篇:山西評定54家企業環境行為等級

下一篇:為減排提供法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