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化鋁企業經歷“蛻變”
“隨著國家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我們這些為環保事業服務的聚氯化鋁(主要凈水劑品種)企業的環保成本也日漸加大。市場競爭面前,聚氯化鋁企業已開始轉變觀念,重新考量價格優先的經營模式,同時根據下游企業的新要求和新采購模式,走質量優先的發展道路。”這是記者在凈水劑生產基地的河南鞏義地區采訪時,聽到來自企業的最具代表性的觀點。
鞏義市凈化材料廠以生產濾料、填料、聚氯化鋁為主,成為該地區凈水劑生產企業的發源地,也帶動了以聚氯化鋁為代表的凈水劑系列產品生產企業在鞏義周邊地區迅速崛起。目前,鞏義市的聚氯化鋁生產企業達80家以上。鞏義市生產的聚氯化鋁產品占全國產能的6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凈水劑生產基地。該廠負責人李宗亮說,現在的銷售形勢跟原來大不一樣了,客戶來,先談質量,再談價格。不像原來只談價格,不太重視質量。
據介紹,以前靠低含量(28%以下)產品起家的企業,幾乎都是以價格優勢擴大市場份額,他們也曾一度打開國內大部分的污水處理市場,產銷量增長,效益提升。但近兩年來,因低含量品種生產工藝簡單,廢水、廢渣處理困難,價格逐漸被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大幅萎縮至成本邊緣。
“聚氯化鋁產品以低價沖擊市場后,副作用逐漸顯現。特別是今年以來看似生意紅火,企業卻掙不到錢,就是因為企業采用價格優先的經營模式所致。一些低含量的產品在成本區附近徘徊,環保治理成本又在日漸加大,銷售價格已開始逐漸下滑。而那些高含量品種(28%以上)以及自來水處理級的產品卻價高量增,利潤空間逐步加大。這就迫使凈水劑生產企業改變原有價格優先的經營思路,轉向質量優先。同時,這也是我們低含量產品逐漸淡出市場,開始專注開發高品質凈水劑系列產品的主要原因。”李宗亮向記者介紹說。
廣州朗斯生物凈化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啟鳳反映,廣州地區是全國消費聚氯化鋁最大的地區之一,前幾年他們采購產品主要看價格是否優惠,含量為24%~26%的產品都能使用。但進入4月份開始,環保部門提高了污水排放控制指標,檢測越來越嚴格,客戶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他們全部使用28%以上的產品。雖然每噸價格高出200元左右,但客戶已不再僅看重價格這一點,而是遵循質量優先。據統計,他們公司今年采購了6000噸聚氯化鋁,在同等銷量上,效益明顯要比去年增長5%左右,并且明年的采購計劃有望突破1萬噸。
“為降低運輸成本,節約經營費用,凈水劑生產企業還開始采用地區轉移的銷售模式,實施集中運輸,分散銷售,這些都促使企業經營思路從價格優先轉向質量優先。”鞏義市一家專業生產聚氯化鋁的企業的焦經理對記者說。所謂集中運輸,分散銷售,就是將高含量產品集中運輸到消費廠家集中的地區,在當地自建一套化料裝置,轉換成液體進行銷售。這樣既可減少液體產品的運輸費用,又能降低因低含量產品在化料時產生的廢渣處理成本,同時還兼顧了當地一些小客戶的需求,起到了“化零為整”的作用。該方法既環保又創效,更貼近了市場需求,也正是今年高含量聚氯化鋁熱銷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隨著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逐漸規范,污水處理企業重組步伐也開始加快。據江西洪城水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司計劃對全省所有污水處理廠進行重組,并取得了重大進展,計劃明年重組完成后,將統一對外采購凈水劑產品。屆時,他們將派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對凈水劑生產企業實地考察,查看生產工藝,以質量優先的采購模式統一管理污水處理企業。從這一點來看,凈水劑生產企業必然要經歷從價格優先向質量優先的“蛻變”。
凈水劑企業的喜與憂
“盡管目前凈水劑市場前景一片光明,但我們卻僅僅是在履行社會責任,見不到效益。”11月19日,在河南省鞏義市夾進口韻溝凈化材料廠,企業負責人李宗亮一見到走基層的記者,就忙不迭地訴起苦來。
韻溝化工廠是全國首家專業生產濾料系列凈水劑的企業。記者先后來到原料倉庫、生產現場和產品儲運車間,看到了堆得滿滿的原料,而產品庫存卻寥寥無幾。記者問身邊幾個正在裝貨的職工:“走貨快嗎?”“嗨,我們每天都有裝貨任務,忙得不行,發往江蘇、湖南等地的都有。”一位裝卸工一邊埋頭干活,一邊不假思索地回答著。
按理說,現在國家環境治理的弦繃得很緊,對凈水劑系列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企業每天都不少出貨,效益應該蒸蒸日上才對,還發什么愁呢?
針對記者的疑問,李宗亮解釋說:“現在我們已生產出自來水廠、電廠、油田、煤礦、食品、化工等不同行業所需的凈水劑產品,也帶動起鞏義當地的凈水劑企業的迅速發展,但也隨之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目前,在鞏義出現了上百家凈水劑企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高低不一,銷售方式繁雜。一句話:市場極不規范。”
李宗亮指著原料倉庫對記者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除了在節能降耗上下功夫,還持續創新新品種。即使是這樣,還是抵不住無序市場的狂摧,這種現象如得不到改善,最終的結果就是惡性壓價,整個行業的信譽被毀。”
在廠里,記者翻閱了韻溝凈化材料廠的銷售賬本,看到他們的產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但價格卻被壓得很低。李宗亮說:“價格已逼近成本線了,有時甚至虧損。市場火熱的背后,是涼冰冰的利潤啊!”李宗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聚氯化鋁(30%含量)目前每噸售價1600元,成本在1500元以上,遇到原料漲價,價格就被質劣價低的產品壓得抬不起頭來,可我們還得賠本銷售,只是為了保客源,賺吆喝呀。”
面對凈水材料的發展前景,李宗亮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國家加大治理環境的力度,需要大量的凈水材料,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憂的是如果國家對當前的凈水劑市場再不進行規范的話,損失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而是一個產業以及諸多的相關行業。
同樣的情況在其他凈水劑正規生產企業也有所體現。為此,李宗亮與業內企業一致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統一產品標準;由環保局、安監局、技術監督局等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對凈水劑企業實施專項治理,對環保措施差、產品含量不足的企業進行限期整頓,完善退出機制,對企業生產、技術、市場、環保等方面形成約束性文件;企業之間加大重組力度,由凈水劑協會等部門牽頭制定行業標準,改善生產工藝,促進行業重組兼并。
采訪結束時,李宗亮也略顯寬慰地說:“雖然效益不好,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客戶開始轉變觀念,不把價格當做唯一的標準,而是越來越看重產品質量了。這或許能為凈水材料企業走出尷尬帶來曙光。”
上一篇: 打造世界環境與安全檢測航母 讓中國高端儀器儀表走向全球
下一篇: 水業高端訪談(視頻)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