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從源頭力抓重點環境問題治理 南盤江沘江水質逐漸好轉
■把水環境保護與治理擺上重要位置
云南是處于大江大河上游的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十分突出,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任重道遠。
面對挑戰,云南省委、省政府以改善水質為目標,努力從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完善污染防治規劃,強化污染源頭控制,加強環境執法監督,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保宣傳力度6個方面入手,大力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始終堅持把以九大高原湖泊為重點的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工作擺在事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種手段常抓不懈。
在不久前召開的云南省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情況通報會上,云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志強介紹,通過10余年的努力,云南取得了全省水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確保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的實效,曾飽受工業污染之害的南盤江、沘江,在采取有力措施整治后,水環境質量正逐漸好轉。
■整治重點企業,南盤江砷濃度明顯下降
南盤江為珠江源頭,在云南省境內全長677公里,流經昆明、曲靖、玉溪、紅河、文山5個州市的26個縣(市、區),流域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
南盤江流域是云南工業較為發達的區域之一,由于歷史原因,南盤江流域工業布局不合理,排污企業眾多,污染因子復雜,是云南污染較重的河流。流域內僅涉水的國控、省控重點企業就有22家,均為化工、冶金、造紙和制糖企業,占全省涉水國控、省控重點企業數的20%,且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目前,流域內26個縣(市、區)中,僅有1/3的縣建有生活污水處理廠,水污染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近25年來對南盤江干流13個國控、省控斷面監測數據表明,大部分斷面水質均不同程度超標,主要超標因子為氨氮和總磷,砷污染則主要出現在曲靖陸良下游的天生橋、紅河州瀘江匯合口下游的長虹橋兩個斷面。河流、湖庫沿岸的化工冶金等涉砷企業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重大隱患,經排查,南盤江沿岸有6家化工企業的13條制酸生產線涉砷,是造成南盤江及其干流水庫——柴石灘水庫砷污染的主要原因。
為加大南盤江水污染防治力度,今年5月,云南省政府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南盤江砷污染問題,要求各有關州市和省級各有關部門將南盤江水污染防治,特別是砷污染防治工作列為重點,扎實推進,確保在短期內取得實效。
針對6家涉砷企業的13條制酸生產線,云南省環保廳下發通知要求,州市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按照砷“零排放”標準,對幾家企業的硫精礦制酸生產線進行停產整治,逾期完不成整改的,要實施關閉拆除。上述涉砷企業也被列為2009年環保專項行動省級掛牌督辦事項。通過對相關涉砷企業的治理,1~5月,天生橋、柴石灘兩個監測斷面平均砷濃度值明顯下降,南盤江流域的砷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實踐也充分證明,對沿岸涉砷企業進行重點治理,是確保水質改善的治本之策。只要找準了主要污染源,南盤江砷污染治理就大有希望。
云南省委、省政府還編制完成《珠江流域(南盤江)水污染防治規劃》,要求堅決依法整治環境違法企業。針對南盤江流域的工業廢水污染問題,云南省多次組織對南盤江流域進行拉網式排查。2003~2006年,僅曲靖市就關停關閉小煉焦、小煉鋅、小水泥、小煤礦等807家。
■實施七大工程,沘江水質有望改善
沘江為瀾滄江一級支流,位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境內,總長170多公里。
沘江流域水污染具有歷史、自然、現實等多方面的因素。沘江流域內的蘭坪鳳凰山特大鉛鋅礦床是亞洲第一的鉛鋅礦床,是云南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蘭坪礦業的開發,沘江源頭及上游兩岸的采選和冶煉廠迅速發展,由于缺乏統一的科學開采規劃和生態保護方案,長期的無序開采導致礦區地質結構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沘江水質日益惡化,到90年代中后期污染更加嚴重,水質為劣Ⅴ類,主要污染物為鉛、鋅、鎘和砷,水環境功能受到較大影響,已基本喪失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功能,給沿岸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影響。
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沘江污染治理工作。省委書記、省長、分管副省長先后多次就沘江污染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沘江治理具體措施,提出了“必須出實招治本,必須兩年內見成效,必須立足當前長治久安”的要求。省政府大力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對蘭坪礦區實行了集中規劃、統一開發的政策,結束了10多年來群采的混亂狀況,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逐步完善,基本做到了達標排放。
今年1月,云南省組織對沘江流域27家選冶企業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并先后下發了8個文件,要求怒江州、大理州分別對沘江流域蘭坪縣和云龍縣境內的相關違法企業進行停產整治、限期治理,并結合環保專項行動關閉了沘江沿岸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工礦企業。此外,為了嚴格控制沘江流域污染,今年4月底,云南對沘江流域實施“流域限批”,直至沘江流域水質達標。
為科學治理沘江流域水污染,堅持污染源治理與加快解決受污染影響生產生活水源同步實施。云南省編制出臺了《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提出,沘江蘭坪段以綜合治理為主,云龍段以堅持人畜飲用水源保護優先,分兩個階段實施七大工程39個建設項目,估算總投資18.10億元,實現沘江干流水質滿足相應地表水環境質量要求的目標。目前,“規劃”已全面啟動實施。
經污染綜合整治,沘江水環境質量呈好轉趨勢。沘江金雞橋、石門兩個省控常規監測斷面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年5月水質類別均為Ⅲ類,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各項污染物濃度都明顯下降,沘江水質有望得到改善。
來源:
上一篇:環保法律要體現市場經濟特點
下一篇:為減排提供法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