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發布《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污染減排首次實現任務完成進度趕上時間進度
三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進展順利。污染源普查順利完成了普查入戶填報、數據錄入、質量核查、上報匯總、審核整改等工作,進入總結發布階段;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已基本完成;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全面啟動。
全國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明顯改善
《公報》指出,2008年全國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明顯改善,地表水中高錳酸鹽指數年平均濃度為5.7毫克/升,第一次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比上一年下降了12.3個百分點,比2005年下降了20.8個百分點;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為0.048毫克/立方米,達到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比上一年下降了7.7個百分點,比2005年下降了15.8個百分點。
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較重;全國酸雨分布區域保持穩定,但酸雨污染仍較重。2008年度,全國有519個城市報告了空氣質量數據,達到一級標準的城市21個,二級標準的城市378個,三級標準的城市113個,劣于三級標準的城市7個。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有所提高,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占57.5%,三級的占41.6%,劣于三級的占0.9%。與上年相比,達標城市比例上升了13.3個百分點;劣三級城市比例無變化。
全國71.7%的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處于好或較好水平,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處于好或較好水平的占75.2%。
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環境電離輻射水平基本保持穩定狀態,核設施、核設備周圍環境電離輻射為正常環境水平;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總體情況較好,電磁輻射設施、設備周圍電磁輻射水平滿足國家標準。
生態建設取得進展。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538個,保護區總面積約149萬平方公里。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03個,面積9120萬公頃,分別占全國自然保護區總數和總面積的11.9%和61.2%。有28處自然保護區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有20多處保護區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組成部分。
全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仍十分嚴峻,總體環境狀況如下:
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等七大水系總體水質與上年持平。200條河流409個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5.0%、24.2%和20.8%。珠江、長江總體水質良好,松花江為輕度污染,黃河、淮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在監測營養狀態的26個湖泊(水庫)中,呈富營養狀態的湖(庫)占46.2%。
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一、二類海水比例為70.4%,比上年上升7.6個百分點;三類海水占11.3%,與上年持平;四類和劣四類海水占18.3%,下降7.1個百分點。四大海區近岸海域中,黃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渤海水質一般,東海水質差。與上年比較,渤海灣、長江口、珠江口和北部灣一、二類海水比例上升10%以上。
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生活污染加劇,面源污染加重,工礦污染凸顯,飲水安全存在隱患,呈現出污染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態勢。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上一篇:六·五世界環境日特別論壇在京舉行
下一篇:為減排提供法律支撐